2025-11-11 20:01:43
2025年“雙11”開啟AI新紀元,電商平臺競爭轉向AI技術落地比拼。天貓推出6款AI導購應用,字節(jié)跳動的豆包、京東的京犀、美團的小美等紛紛入局。商家借助AI工具減輕壓力,消費者也感受到AI應用更豐富。當前,各電商平臺對AI寄予厚望,雖難以改變現有電商格局,但正逐步從概念走向實踐,改變著大促的運行邏輯與參與體驗。
每經記者|陳婷 李宇彤 每經編輯|文多
彭懷安是天貓納艾森家具旗艦店的負責人,每年的“雙11”恰逢他的生日。他清晰地記得,有一年,家人齊齊整整地等著他回家慶生,結果他忙到次日凌晨兩點才到家。
“等我回家的時候,蛋糕還在桌子上擺著呢,就我這個主角缺席了,” 他感慨道,“‘雙11’太忙了。”
不過,彭懷安今年“雙11”的工作壓力明顯減輕了,這種壓力的緩解得益于AI(人工智能)工具。
對于2025年的電商從業(yè)者而言,AI已經是一個繞不開的詞。寵物食品品牌“麥富迪”的客服負責人欒杰感同身受,他發(fā)現,和以前相比,“現在的AI客服會說人話了”。
據介紹,2025年將是首個AI全面落地的天貓“雙11”,天貓向消費者推出了6款AI導購應用。不久前,字節(jié)跳動也不動聲色地加入了這場“AI導購”暗戰(zhàn),公司旗下AI工具“豆包”直接為抖音電商業(yè)務導流。幾乎同一時間,大模型Kimi同樣開啟“帶貨”,可以跳轉淘寶、京東。更早之前,京東AI購物應用“京犀”、美團AI智能體“小美”都已相繼登場。
圖片來源:淘寶App搜索推薦廣告
種種跡象都在說明,2025年“雙11”已然開啟了AI新紀元,電商平臺之間的競爭,已從流量、價格的傳統(tǒng)比拼,轉向AI技術落地與生態(tài)、場景賦能的深度較量。
隨著大模型爆發(fā)對用戶習慣的重塑,AI在2025年“雙11”正從概念演變?yōu)閷崒嵲谠诘摹皹伺湮淦鳌薄?/p>
對消費者而言,最能直觀感受到的是AI應用更豐富。
10月16日,淘寶天貓方面明確表態(tài),今年將迎來“首個AI全面落地的天貓‘雙11’”,并一次性推出六款AI導購應用,其中包括“AI萬能搜”“AI幫我挑”“拍立淘”等。這些應用全面滲透至搜索、推薦、試穿、定制清單等核心購物環(huán)節(jié)。
如今,在淘寶App(應用程序)首頁進入搜索欄,就可以輕易發(fā)現“AI萬能搜”選項。通過AI,淘寶天貓還能生成專屬“雙11”購物清單。
幾乎在同一時間,字節(jié)跳動旗下豆包悄然上線商品鏈接導流功能。10月底,記者實測發(fā)現,當用戶在豆包平臺咨詢商品選購建議時,豆包能夠根據需求推薦多款不同價位、功能各異的商品,并直接附上抖音商城的購買鏈接。
豆包的引流能力不限于實物電商,也覆蓋了本地生活業(yè)務。記者觀察到,它能夠基于用戶的地理位置與需求,將其引導至對應抖音商家主頁。
圖片來源:豆包截圖
更早時候,京東的AI購物助手“京犀”就已登場。9月,京東集團SEC副主席、CEO(首席執(zhí)行官)許冉揭曉了內測中的“京犀App”,稱其為“下一代購物和生活服務超級入口”。
而在商家側,彭懷安表示,自從有了“大促小助理”這一商家工具之后,今年雙“11”輕松了許多。
“對我們來說,過去的‘雙11’都是痛并快樂著。因為流量會增長,隨之而來訂單也會增長,咨詢、發(fā)貨以及庫存數據、退款數據,都會同步增長。這些我們都必須要盯,因為一個不留意就會影響消費者的體驗和店鋪的數據。”彭懷安介紹,“大促小助理”可以快速盤點店鋪數據,找到問題所在,而這減輕了商家的焦慮。
百聯咨詢創(chuàng)始人莊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雙11”,電商平臺在AI方面的突破主要體現在用戶端的導購應用和商家端的工具上。
莊帥觀察到,AI相關產品目前除了在經營層面能夠做到降本增效之外,還能夠挖掘潛在需求,為商家提供一些增量的生意機會。
在“雙11”進入正題之前,各平臺已經相繼秀起了肌肉,而AI領域是今年展示重點。
除了上述公司外,美團LongCat團隊也在兩個月內密集發(fā)布四款新模型,并且在9月底上線了美團首款AI Agent(智能體)產品“小美”。在10月的餐飲產業(yè)大會上,美團還首次系統(tǒng)地展示了LongCat大模型在餐飲行業(yè)的應用進展,并面向餐飲人推出“袋鼠參謀”“智能掌柜”等AI工具。
10月16日,阿里巴巴中國電商事業(yè)群搜推智能總裁凱夫也在回答媒體采訪時表示,淘寶天貓在生成式AI上有三個布局:一是把LLM(大語言模型)和相應的技術用在搜索推廣當中;二是給商家提供各種AI工具;三是開發(fā)“萬能搜”等面向用戶的AI應用。
這些都足以證明,當前,各電商平臺對AI都寄予厚望。今年“雙11”期間,天貓總裁家洛曾表示,現在淘寶天貓的團隊對AI不僅僅是擁抱概念,而是全面地運營、全面地參與和全面地執(zhí)行。
只是,這些AI應用的上線是否當真能給平臺和商家覓到增量?
凱夫強調:“搜索(時)推薦廣告是能給GMV(商品交易總額)帶來直接增益的,不管是點擊率,還是相關性和廣告ROI(投資回報率),都會直接表現成GMV?!?/p>
圖片來源:淘寶App搜索推薦廣告
彭懷安則提及,原來,一周只能上1到2個新品,現在,在AI的助力之下,每天都可以上新品,“上更多的新品就意味著我們會有更多的機會,迎合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當前,這場各方皆已入場的AI戰(zhàn)有可能改變電商世界的格局嗎?
對此,莊帥認為,目前來看,AI的工具屬性更大一些,對于現在的電商格局很難起到很大的改變作用。并且,由于需要更大的數據量和算力、資金投入,AI反而會強化體量較大處于領導地位的電商平臺。
這場AI狂潮下,商家側和用戶側的感受如何?
欒杰透露,今年1月,她參加了淘寶天貓組織的“店小蜜”(一款智能客服工具)沙龍和能力溝通會,當月,公司迅速在旗艦店引入了這一AI產品,因為和以前相比,“現在的AI客服會說人話了”。
她認為,與以前的AI客服相比,如今的AI客服可以結合上下文,更貼近實際場景。
就用戶側的使用情況而言,每日經濟新聞今年“雙11”期間發(fā)布的調研結果顯示,24.65%的調研對象選擇了“偶爾使用”電商平臺的AI功能,23.80%的調研對象選擇了經常使用,7.15%的調研對象則選擇了“完全不了解”。
在此大背景下,長期來看,AI能對電商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就今年AI+“雙11”的表現來看,各企業(yè)在AI營銷領域正逐步從概念走向實踐、實戰(zhàn)。
“這意味著在AI的大背景下,不管是搜索、客戶推薦還是內容生成等環(huán)節(jié),企業(yè)都不再空談概念,而是將AI落地到實際場景中,核心目標就是提升轉化效率、降低決策成本。”張毅說。
但他同時也認為,目前來看,要真正實現重構“人、貨、場”還有一定差距,但AI至少開啟了協同決策的新嘗試。對人、貨、場而言,當下的AI應用更像是一種探索,而非最終的重構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4月,OpenAI就開始為ChatGPT引入在線購物功能。隨著AI應用開始打通商品鏈接,一場圍繞AI導購的入口之爭已悄然啟幕。
淘寶天貓商家工具與開放平臺業(yè)務總經理曉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OpenAI的野心是做AI驅動的超級App,“這套邏輯是否會成功,我們還在進一步觀察”。
曉穆認為,消費的前臺場景最終會演化成什么形態(tài),目前仍不明確,淘寶天貓自己也還在嘗試之中,“就AI的To B方向而言,所有場景都在慢慢被大模型的技術能力滲透,將來,AI是無處不在的”。
在AI的助推之下,無論電商形態(tài)走向何方,今年的“雙11”或都是不可繞開的節(jié)點之一。它或許尚未重構電商的“人貨場”,卻正在改變著大促的運行邏輯與參與體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