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25 22:42:2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而要想發(fā)展科學技術,營造良好創(chuàng)新氛圍,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就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我們相信,更加注重知識產權保護的中國,將釋放出無窮的新動能和新活力。
每經評論員 李可愚
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迎來重大進展。
11月24日,中國政府網正式公布《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作為第一個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出臺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綱領性文件,這一文件的發(fā)布,可以說是我國知識產權強國戰(zhàn)略不斷深入落實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引發(fā)全社會和國際輿論一致“點贊”。今年7月,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fā)布的2019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報告(GII)顯示,在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排名中,中國以第14名的歷史最好成績,力壓排名15的日本,并成為排行榜前20名中唯一的發(fā)展中經濟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高銳評價稱:“中國已建立起一流的知識產權體系和基礎設施,并不斷加以完善。”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上驳氖牵瑒倓偘l(fā)布的《意見》以此為抓手,提出了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政策導向。
“加快在專利、著作權等領域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強化打擊侵權假冒犯罪制度建設”“研究降低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入罪標準”……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政策“鐵拳”,為新一階段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制度保障。與此同時,加強法律制度建設、扎緊制度的籬笆,也成為貫徹知識產權“嚴保護”的題中應有之義。
近段時間以來,通過商標法、專利法等一系列基礎性法律的修訂工作,我國引入了懲罰性賠償等一系列新措施、新手段,走出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新路子。未來,隨著《意見》提及的“知識產權基礎性法律”等重要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還將更加體系化,制度化。
“大保護”和“快保護”也是剛剛出臺的《意見》聚焦的重點。
《意見》強調建立健全社會共治模式,充分調動各類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培育和發(fā)展仲裁機構、調解組織和公證機構;鼓勵行業(yè)協會、商會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自律和信息溝通機制;引導代理行業(yè)加強自律自治,全面提升代理機構監(jiān)管水平……
我們認為,知識產權保護的普遍性和專業(yè)性,意味著這不能只是政府職能部門的責任,而是需要全社會的有識之士共同形成“合力”。在《意見》推動下,未來多層級、立體化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有望逐漸成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臺的《意見》,還用了專門的一個部分,重點關注如何同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知識產權,健全涉外溝通機制,塑造知識產權“同保護”優(yōu)越環(huán)境。
目前,隨著高水平對外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如何一視同仁地保護在我國從事合法經營活動的各類外國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成為業(yè)界和學界高度關注的課題。對此,我國也已有成功實踐和案例。不久前,上海警方成功破獲一起仿造日本玩具廠商生產的“手辦”并販賣牟利的案件。隨后,日本廠商向警方贈送了一部精美的限量版手辦以示感謝。此事還迅速登上社交網站的“熱搜”榜單。
無論是警方的嚴格執(zhí)法、廠商的真摯謝意還是輿論的高度關注,都展現出了各界對知識產權“同保護”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堅定維護各類市場主體正當權益的決心和意志。
可以想見,在《意見》有關內容逐步落實后,這樣的案例會越來越常見,外國企業(yè)在中國將能夠享受到更好的知識產權保護。
外國企業(yè)紛紛“走進來”的同時,中國企業(yè)“走出去”步伐也在加快。在海外經營的中國企業(yè)如何解決知識產權方面的“痛點”和“難點”,也是知識產權“同保護”工作需要關注的核心議題。就推動改善我國企業(yè)海外知識產權保護環(huán)境,《意見》也出臺了一系列實際舉措,將有效推動我國權利人合法權益在海外依法得到同等保護。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而要想發(fā)展科學技術,營造良好創(chuàng)新氛圍,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就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我們相信,更加注重知識產權保護的中國,將釋放出無窮的新動能和新活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