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03 16:48:34
7月已經到來,大眾消費者距離5G手機不過咫尺。即將到來的5G時代又將成就哪一批企業(yè)?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認為,“至少國內的手機市場會以華為、OPPO、vivo和小米為主?!?/p>
每經記者|任芷霓 每經編輯|魏官紅
圖片來源:攝圖網
5G手機上市近在眼前。6月25日,中國移動宣布完成首批5G終端萬臺交付,預計7月取得國家入網許可,7月底陸續(xù)啟動上市。同日,華為宣布Mate 20 X獲得國內首張5G終端電信設備進網許可證,OPPO和vivo均表示第三季度將會推出5G手機。
從歷史的進程來看,誰都不可能永遠是通訊時代的王者,每次通信網絡的升級都讓手機行業(yè)重新洗牌。曾經人手一臺的諾基亞在3G時代被蘋果打敗,4G來臨后中國廠商躋身全球舞臺,華為依靠自研技術飆升至全球第二……
那么,即將到來的5G時代又將成就哪一批企業(yè)?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認為,“至少國內的手機市場會以華為、OPPO、vivo和小米為主。”
7月已經到來,大眾消費者距離5G手機不過咫尺。在6月底的世界移動大會(以下簡稱MWC)上,中國移動交付了萬臺5G終端,并預計7月將取得國家入網許可,7月底陸續(xù)啟動上市。
在5G終端的部署上,各廠商早已暗自較勁多時。從5G手機首發(fā),到真機的亮相交付,再到上市的最終時間,各大手機品牌爭先搶占市場。華為拿下了首份5G入網許可證,OV同時宣布第三季度發(fā)售5G手機,小米則仍然堅守性價比陣地,各品牌再次踏上新征程。
不過,隨著手機多年來的發(fā)展,在每一代通信網絡變革的背后,手機市場格局也會悄然發(fā)生變化。在1G時代,摩托羅拉是當之無愧的全球霸主,“大哥大”風靡全球,讓移動電話成為“土豪”的標配,2.1萬元的售價卻讓其無法做到市場普及;2G到來后,諾基亞以其小巧的身形和顯示屏設計大放異彩,在那時,諾基亞幾乎人手一臺,銷量也是以億為單位。從這時起,手機的功能就不再局限于接聽電話,短信、鬧鐘、計算器等基礎應用開始搭載于手機端,網絡也逐漸能夠使用,但內容還是僅限于文字。
最大的變革在于3G,蘋果在這個時代超越諾基亞,憑借iPhone系列一舉成為行業(yè)老大。在3G時代,網速有了質的提升,手機成為上網的主要終端之一,玩游戲、聽音樂、看電影……在移動端成為了現(xiàn)實。在這個時候,平板電腦也逐漸成為重要的上網終端,蘋果、聯(lián)想、華碩等推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平板產品。
而4G更像是3G的一種升級,網速更快、卡頓更少,傳輸內容從圖片為主到視頻為主。這時,國產手機猛然崛起,華為、OPPO、vivo、小米等手機產品已能在世界排名前列,華為也成為能與蘋果并肩的前三大手機廠商。
如今,來到4G尾巴上的手機行業(yè)已成紅海,市場也成熟到開始進行存量競爭。據Counterpoint研報數據,2019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了5%,這也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連續(xù)第六個季度出貨量下降。
5G正是激活手機市場的催化劑,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認為,在5G到來之后,國內的手機市場大體會以華為、OV、小米等國內頭部廠商為主,而蘋果則會逐漸淡出。
實際上,蘋果因與高通的訴訟糾紛在5G芯片上慢了一步,孫燕飚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現(xiàn)在的時間點來看,蘋果在5G上是掉隊了,我估計今年蘋果秋季是不會推出5G手機的,這也肯定會對蘋果的銷售情況和品牌形象產生影響”。
Gartner中國研究總監(jiān)盛凌海卻持有不同意見,其對記者表示,蘋果的主戰(zhàn)場在美國,以美國的5G進程來看,蘋果現(xiàn)在還不算掉隊。“再說第一批5G手機的價格也還很高,消費者也會比較理智。”但盛凌海也認為蘋果的5G手機將在明年發(fā)布,“今年來不及了,和之前與高通的訴訟有關系,但主要還是因為蘋果關注美國市場。”
業(yè)界使用最廣的5G基帶芯片是來自高通的驍龍X55,搭配高通驍龍855的處理器成為今年推出的5G手機標配,OPPO、vivo、小米、三星、一加等均是以該組合為基礎進行研發(fā)。但關于該芯片爭議最大的是其為單模單芯片,只支持5G NSA(非獨立組網),不支持5G SA(獨立組網)。
6月26日,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MWC上宣布,自明年1月1日開始,我國將不允許NSA手機入網。也就是說,明年起,所有手機都需搭載支持5G SA的芯片。不過,業(yè)內人士對于高通的芯片持樂觀態(tài)度,他們認為高通肯定會在規(guī)模商用之前盡快升級,也不會影響到使用高通芯片的手機廠商。而華為使用自研的巴龍5000基帶芯片已是5G多模終端芯片,同時支持NSA/SA組網,在SA組網搭建完成后,不需更換手機就能直接體驗。
盡管多數手機廠家都使用同一款5G基帶芯片,但中國移動發(fā)布的一份評測報告顯示,在不同的終端運行時,芯片性能仍然有差別。中國移動終端公司副總經理汪恒江稱,“這個差別來自于5G四根天線的相關性,如果這四根天線的相關性調得不好,最高性能和最低性能吞吐量會相差30%。”
vivo 5G研發(fā)總監(jiān)秦飛也對記者表示,在5G手機研發(fā)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技術難題需要解決,天線、主板面積、散熱、硬件和連接各個方面都存在問題。“2018年9月,vivo是第一家拿出5G手機來對外展示的,(當時)我們還拿著一個電風扇吹著這個手機,讓大家感受5G業(yè)務,保證它能夠正常工作,到現(xiàn)在已經非常好了,公司也把一些5G手機發(fā)給同事們體驗,我用了兩天后發(fā)現(xiàn),無論是穩(wěn)定性、待機時間各方面已經完全達到了商用水平。”
就目前來看,各個廠商都已推出了旗下的5G手機,在零部件使用同一模塊的情況下,最終產品也將千差萬別。到底哪些廠商能在5G時代成為弄潮兒?或許在手機交付至消費者手中后才有答案。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fā)現(xiàn),在5G到來之后,各個手機廠家都不約而同地滲透進穿戴設備和家電領域,試圖最大限度搭上5G這趟科技快車。
例如華為實行的“1+8+N”的全場景戰(zhàn)略,“1”是太陽,代表智能手機;“8大行星”代表PC、平板、TV、印象、眼鏡、手表、機車、耳機8個輔助設備;而圍繞“8大行星”的“N個衛(wèi)星”,代表移動辦公、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及智能出行各大板塊的延伸業(yè)務。華為認為,未來硬件生態(tài)將以手機為中心,通過AI形成三圈層結構,這些輔助設備盡管有限制性,但是他們便捷性會優(yōu)于手機。
在5G到來之后,OPPO則是選擇布局IoT(物聯(lián)網)市場。今年年初,OPPO宣布成立新興移動終端事業(yè)部,由原OPPO首席采購官劉波擔任總裁,計劃建立開放性IoT平臺。據劉波介紹,目前新興移動終端事業(yè)部已經有三分之一的人員到崗,未來還需要更多人,2019年的研發(fā)投入將超100億元,在資金方面有了充足的保障。
在上海MWC上,vivo正式發(fā)布了“一主三輔”的戰(zhàn)略。vivo執(zhí)行副總裁胡柏山稱,vivo計劃通過抓住核心入口的智慧手機,逐步布局AR眼鏡、智能手表、智能耳機等設備。而vivo的AR眼鏡目前已有初步模型,在展會上,記者也親身體驗到了AR眼鏡。vivo認為,AR眼鏡是對其初期5G內容服務提升非常重要的產品。
在手機廠商中,小米是第一個嘗試IoT領域的企業(yè),而在5G到來前,小米則轉向AIoT。小米集團中國區(qū)運營商戰(zhàn)略部總經理項飛解釋道,AIoT實際上就是AI+IoT,未來五年小米將投入100億元。小米還提出了“1+4+X”的理念。“1”是手機,“4”是路由器、智能音箱、電視、筆記本,“X”是整個生態(tài)鏈的產品。
據GlobalData7月1日發(fā)布的首份5G RAN(無線接入網)排名報告,IoT業(yè)務將是5G基礎設施發(fā)展的主要驅動力。但在初期,5G主要還是聚焦eMBB大帶寬業(yè)務,即手機通訊和日常上網。
孫燕飚認為,5G來臨之后,手機廠商面臨更多的機會。一方面,運營商會在IoT方面進行補貼,且力度較大,更能促進IoT業(yè)務的增長;另一方面,5G的特性為IoT奠定了基礎,消費者也將對IoT的互聯(lián)互通有一個新的理解,這些產品將形成廣泛的市場。“華為、OPPO、vivo,包括小米在內,無形中成就的品牌和科技含量已經遠超過往的傳統(tǒng)家電廠家。特別是在手機這個互聯(lián)互通的技術行列上面,華為等廠商已立在了5G IoT的潮流前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