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1 04:34:36
每經評論員 葉檀
一則從香港刮來的本周五加息27個基點的傳聞,在周三重創(chuàng)了股市。兩市股指分別大跌3.25%和2.93%,上證綜指連續(xù)擊穿5日、10日、20日以及60日均線,半年線支撐面臨嚴峻考驗。
加息的傳聞是根稻草,強勢市場越加息越漲,弱勢市場見不得半點風吹草動。加息是近期貨幣緊縮政策的一個尾聲,在央行凈回籠資金、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后,連續(xù)兩次上調1年期央票中標收益率,二級市場超過2%,說明市場資金開始收緊。這確實是加息的重要信號,當然,央行不見得就此加息。
危險的不是加息,而是隱藏在加息背后的通脹。通脹無牛市,因為通脹是實體經濟糟糕的標志,它說明企業(yè)無法消化增加的成本,只能轉嫁給消費者。
世界分成兩大區(qū)域,通脹區(qū)與非通脹區(qū)。新一輪通脹風從澳大利亞刮到印度、越南,又刮到倫敦。1月19日,英國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12月份CPI升幅達2.9%,遠高于英國央行2.0%的目標水平,高于分析師的預期0.4個百分點,11月份CPI升幅僅為1.9%。
中國情況同樣嚴重。按照宏觀經濟學家宋國青的推測,“估計年末的通貨膨脹率會超過3%,甚至有可能到4%,還有一定的可能超過5%,就跟2004年、2007年差不多。”如果貸款數據保持預計的七八萬億不變,那么今年通貨膨脹率很有可能超過4%,超過了3%的警戒線。
相比而言,美國情況稍好,通脹戰(zhàn)火沒有蔓延到美國本土。2009年12月美國CPI環(huán)比上升0.1%,同比上升2.7%,均低于預測0.1個百分點;而歐元區(qū)12月環(huán)比上升0.3%,同比上升0.9%,均符合預期。站在美國的立場上,他們希望其他國家吹出更多的資產泡沫,以緩解美國金融機構與資源性企業(yè)的燃眉之急。事實上,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已經讓他們很少有余地大肆揮灑泡沫了。
這是個貨幣困境,也是對于貨幣救市論者的沉重打擊。在發(fā)放了天量貨幣之后,全球拯救了華爾街大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拯救了中國央企的贏利水準,拯救了澳大利亞與巴西的礦主,卻沒有能夠拉動民間投資與消費。也就是說,貨幣發(fā)放之后并非一視同仁地抬高所有的水位,只是單向度地對金融機構、對大型機構、對資源型企業(yè)起到了助推的效果,而多數人就業(yè)的中小企業(yè)一落千丈,各國出現的無就業(yè)復蘇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正因為實體經濟并未好轉,人們惟貨幣馬首是瞻,重要國家的央行加息,投資者就失魂喪膽。
中國央行回旋余地與美聯儲一樣不大。美聯儲面對的是債臺高筑與無就業(yè)復蘇,中國央行面對的是資產泡沫與通脹壓力。中國如果上半年不緊縮信貸,必然產生5%左右的嚴重通脹。
風險會傳導到金融領域。1月20日央行發(fā)布的 《2009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tǒng)計報告》,顯示在我國2009年信貸中出現了兩大主要風險:第一個風險是房地產開發(fā)貸款與個人房貸在消費類貸款中所占比重過高,房地產與中國宏觀經濟捆綁程度增加。2009年全年,主要金融機構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城市信用社人民幣房地產開發(fā)貸款累計新增5764億元;年末余額同比增長30.7%,增速比上年末加快20.4個百分點,個人消費住房貸款超過2007年房地產瘋狂期的兩倍以上。簡言之,房價下挫銀行先折損過半。
另一重風險是短存長貸期限錯配。2009年全年,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中長期貸款累計新增7.1萬億元;年末余額同比增長43.5%,比上年末加快23.4個百分點。存款活期化仍在持續(xù),當越來越多的存款者轉戰(zhàn)資本市場,銀行的背后卻吹來陣陣涼風。
資產泡沫過大導致的資產不實、負債過多與短存長債,是銀行摧毀自己的三大法寶。明智的做法是抑制今年的信貸投放量,根據去年的大型項目發(fā)放今年的資金,加大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步伐,嚴格監(jiān)管票據融資;調整1年期央票利率,影響市場加息的心理預期。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這些政策都已顯出端倪。無論是寬松還是適度寬松,中國收緊信貸,實現全年均衡投放已成定局。不管嘴上說的是什么,誰了不會忘記,濫發(fā)貨幣并不是經濟發(fā)展的必要前提,而是產生資產泡沫的必要前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